熱門關鍵詞: 自貿區清關材料 進口清關費用 轉口貿易流程 跨境電商海外直郵模式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完善,互聯網滲透率持續走高,線上購物已經從國內走向國際,中國跨境電商市場從2015年開始高速增長并延續至今。同時,國家持續出臺多項支持性政策,進一步促進跨境電商行業快速規范的發展。特別是2020年受新冠影響,線下消費受到抑制,消費者轉向線上購物,這為同時作為最大消費市場和最大供應基地之一的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基于國家統計局數據和公開資料整理,2021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市場的整體規模已經達到14.6萬億元人民幣,過去5年間的年復合增長率接近18%。同時,傳統外貿逐步向線上轉移,滲透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21年跨境電商整體滲透率達到40%1 。
結構上而言,中國出口電商的交易金額占比達到整體市場規模的80%,而進口電商的交易金額約占整體市場20%,出口規模為進口規模的近4倍2 。
跨境電商標桿品牌
出口
電商:
受益于政策加持、外貿轉型、海外需求增長、線上流量紅利持續爆發,中國出口電商依舊處于快速成長期。我們認為標桿品牌在品牌化布局、多渠道經營、數字化轉型方面都在加速發力,同時在精細化運營、本土化運營等方面投入更多資源。安永-博智隆測算2020年出口電商交易規模達到9.7萬億元,同比增速21.25%;2021年出口電商雖經歷平臺關店風波,預計交易規模仍將超過11萬億元,出口電商前景依然廣闊。
進口電商:
2021年中國進口電商交易規模預計達3.1萬億元,發展趨近成熟,過去5年間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5% 3 。受疫情影響,國外供應鏈穩定性出現波動,進口電商交易規模增速有所放緩。后疫情時代,隨著全球供應鏈正常化、中國經濟復蘇帶來國內消費升級、國家雙循環政策的推進,我們預期進口電商交易規模將進一步提高。
02 驅動因素
通過安永-博智隆團隊對市場的分析,我們認為 消費者偏好、供應鏈優勢、利好政策、基礎設施成熟 是推動中國跨境電商市場快速增長的四大因素:
消費者偏好
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中國消費者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對健康有機、品質生活等消費認知的不斷提高,推動進口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另一方面,新冠疫情促使海外消費者加大購物轉到線上,而海外以Z世代為代表的年輕消費群體更傾向于網上購物,減少前往線下商店或購物中心消費的頻率。
供應鏈優勢
中國及周邊地區依托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成為“世界工廠”。盡管疫情期間國際供應鏈出現不穩定情況,但中國憑借嚴格疫情管控仍保持著世界供應鏈可靠樞紐的地位。除了產品供應鏈,內容生產也激發線上流量大爆發,催生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型模式,不僅在中國受到歡迎,在世界范圍內也廣泛流行,成為平臺新的增長動力。
政策利好
國家政策的支持,為跨境電商行業帶來重大發展機會。從進口政策來看,政府已出臺多項政策放松對進口產品類別和數量的限制,降低增值稅和消費稅,鼓勵進口需求的進一步增長。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簽訂和各國利好政策的出臺,將有效鼓勵國內品牌拓展海外市場,激發跨境出口電商的發展活力。
基礎設施成熟
全球范圍內互聯網和電商相關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特別是歐美和東南亞等國家,線上支付、倉儲物流、轉運清關等產業基礎配套設施日趨成熟,為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跨境電商標桿品牌
經過多年發展和精耕細作,中國跨境電商領域涌現出不少消費者耳熟能詳的跨境電商品牌。這類標桿品牌首先入駐于某國際大型電商平臺,后續逐步建立強大的供應鏈能力、成熟的物流體系和精準的營銷策略,可根據消費者需求的快速反饋,打造自身品牌優勢,迅速搶占市場并提升份額。
強供應鏈控制
標桿品牌積累了龐大的工廠和供應商資源,以獲取強大的供應鏈控制力。另外,標桿品牌亦通過高效的數字化管理為上下游賦能,形成強大的供應鏈協同效應。
標桿品牌著眼于海內外倉儲資源的整合與布局,從而掌握跨境商品流通的重要競爭砝碼。其次,標桿品牌重視與各物流服務提供商及擁有成熟物流體系的本地配送合作方的密切合作,提升末端交付時效,優化用戶體驗。
定制化的營銷策略
標桿品牌把握社交媒體和短視頻的流量紅利,將流量從搜索平臺轉至社交平臺和短視頻/直播平臺;另外,標桿品牌注重本地化運營體系建設,通過建設本地站點,使用符合當地的語言界面,使消費者更易于實現門戶訪問。與此同時,標桿品牌符合當地的產品推廣策略以及產品開發設計方案,加快本土化運營能力的實現。
未來發展趨勢
新興市場
公開數據顯示,東南亞五國的電商GMV近五年以35%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東南亞及中東是近期最具發展前景的新興市場之一,從長遠來看,非洲和南美市場也表現出巨大潛力。目前,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成熟,非洲和南美物流和分銷成本約為商品成本的2-4倍,這兩個市場都需要時間等待物流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完善成熟,但從長遠來看有巨大的潛力。
新消費群體
對個性化與定制化產品的需求將不斷加強,體現在90后和Z世代占中國跨境電商消費者的50% 4 。隨著跨境電商消費主力逐漸轉變為以90后與Z世代為代表的年輕一代消費群體,其背后更注重自身多樣化、個性化的訴求也將在跨境電商消費上體現。另外,個性化品類占比將進一步提升,以美妝、家居為代表的更能彰顯消費者個性化訴求的品類占比提升明顯。
新商業模式
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型B2C跨境電商模式正在快速崛起,隨著內容消費成為產業中愈發重要的一環,其帶來的影響將導致跨境電商新商業模式的百花齊放。商業模式隨之將由純粹的產品銷售向服務銷售轉移,隨著跨境電商的不斷發展,單純的產品銷售已不足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品牌與商家需要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務,如:送貨上門、付款方式、退貨等。
全渠道拓展
鑒于某國際大型電商平臺封號事件的負面影響,品牌不會只停留在一個平臺上,而是在一個集中化的運營模式下向不同的平臺拓展;向線下的滲透趨勢將進一步提升,不僅源于線上流量激烈競爭,且線下渠道仍然是與終端用戶的最佳觸點,尤其是涉及到服務時,更需要線下渠道的布局。
跨境電商物流現狀和發展趨勢
出口電商物流
受益于疫情帶來的線上流量紅利和全球消費者消費行為線上滲透率提高。安永-博智隆測算2021年跨境電商出口物流行業規模將達到1.9萬億元人民幣,整體占比77%。隨著環境變化,此預測數據會有變動。其中,按交付模式劃分,出口直郵模式約占跨境物流總體規模的12%,海外倉占65%;按終端客戶劃分,出口2B端約占總體規模56%,出口2C端約占總體規模的21%。未來,全球電商消費滲透率的提升將進一步帶動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從而進一步帶動跨境出口電商物流的發展。
進口電商物流
2021年市場規模測算約0.6萬億元人民幣,占整體市場規模的23%,按照交付模式劃分,可分為直郵和保稅倉物流模式。
跨境物流企業圖譜
點狀模式
倉庫公司呈“點型”分布,圍繞倉庫資源提供跨境服務,受上游的需求影響較大,增長主要依靠倉庫面積的增加和倉儲資源的積累。
線狀模式
傳統貨代公司主要做專線服務,即組織單線跨境物流活動,圍繞點對點航線提供“線型”全流程服務,現階段表現出較高的規模效應與性價比。
網絡平臺模式
跨境電商物流網絡的平臺型公司,具有對接跨境物流資源能力,以及攬件、倉儲、運輸、清關、派送等資源分配能力。
咨詢熱線
17521725883